• 《诗经》字字珍贵

    中国文化于我们而言,如深海于蛟龙,如天空于大鹏。蛟龙摆一摆尾巴,海面升起万丈海浪,大鹏挥一挥翅膀,天空刮起猛烈狂风,古往今来,真正医我们的,是中国传承千年的优良思想,是始于诗经的文化底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公子在岸,忽见青衣一女子游荡在河之洲,她边哼唱着当地民谣,边采集着左右两边荇菜。歌声婉转悠扬,在公子耳边余音绕梁,令公子陶醉。窈窕女子,才是君子内心所爱啊!公子心中的美好,便是姑娘肯与他过柴米油盐般淡淡的日子,他们淡淡且美满地过完此生。所以这位姑娘,公子要怎样才能拥有你,才能娶你为妻,公子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吟唱:“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之始,始于初恋,始于甘甜,始于幸福。每个人心里都有苦苦追求的“窈窕淑女”,她美丽,典雅,大方,是世间无意落下的一朵清莲,是逆旅时也不忘暗香的梅兰竹菊,你为她苦苦追随着,不懈努力着,只为拥抱和她一起的惊鸿时光。如今,那个惊动你内心的“窈窕淑女”已经不止是爱情了吧,她也可能是一个梦想,是一个你苦苦追随,苦苦等待绽放的机遇。军人的“窈窕淑女”是为国争光,无惧无畏迎接为国效力的机会;舞者的“窈窕淑女”是舞台,是一方可以绽放自己光芒,展现自己才华的寸土;匠人的“窈窕淑女”是佳作,是一个可以体现出自己精湛手艺和高超技巧的艺术佳作。每一个人心里苦苦追随的“窈窕淑女”,始终钟鼓乐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人无意间路过黎田,黎子如雨后春笋般繁盛,谷物快要丰收。诗人看着此番盛景,却如醉酒般沉了脚步,不知诗人有何忧愁,看着这茂盛黎草竟生出阵阵哀情。不久,诗人吟诵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诗歌,我大悟,原来这里曾经是他的国家,他的故土,可如今这里已经荒草丛生,一片荒芜,故国已逝,触景生情,不禁心生忧愁。这忧愁,不仅为那国破而悲痛,还夹杂了天涯知己难觅的哀痛啊!“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情此景,不正是这番心境吗?这不禁让我想到磕磕绊绊成长起来的中国,在最落寞的封建社会时期,动荡不安,外敌侵略,民不聊生。可国家濒危,百姓难以自救,那时候百姓真真的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爱国青年也吟唱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诗句。但如今的中国,如大鹏展翅,蛟龙遨游,惊艳四起。今日中国创新科技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都已走在世界前沿,经济富足,百姓生活幸福。是国家,给了他们自信,是国家,给了他们安全感。从前“走出去”是热门趋势,而现在国人希望自己“回家来”,无论何时,祖国才是让自己最踏实,最满足的家。“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抑》,前人教导我们,国家只有广纳贤士,才会引他国依附,只有以身作则,百姓才会效仿国家,信赖国家。没错,我国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他们不负众望,创造出许多创新科技产品,为国争光;国家大力培养军人,边防战士,他们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保护国家每一寸土地。国家广纳贤士,扩大自己力量,不也在丝绸之路上引来诸多外交伙伴吗?国家政治清廉,不也倡导人民群众谨记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吗?国兴,则百姓兴;百姓兴,则国兴。这是数学中的充要条件,也是哲学思想中的以小见大,男生愿意追求“窈窕淑女”,女生愿意“琴瑟鼓之,钟鼓乐之”,小家乐,则国乐。雁过无痕,秋去南飞,春来北归。沧海桑田,中国在变富,变强,变美,它深深的优良文化底蕴也早已深入国心,深入民心,吸引着我们传承留香千年的文化,传承古人优良的思想。在真金美玉中字字珍贵的《诗经》,读懂虽易,传承不易,且行且珍惜!

  • 七彩留痕

    《双瑞得福》2018园林  自远翔《葡萄架下》2018环境设计  谭琳

  • 感受温暖和百感交集的平凡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阅读余华先生的作品。第一次读到先生的书,是2013年,我读初二。此前我钟意的阅读类型一直是推理,未曾想过,有一天我竟会痴情于那些上个世纪的故事。记得那一天,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一家新开的书店,一进门就看到余华先生的书摆满了一个书架。先生的书,都是黑色封面白色标题。那时最能吸引少年眼球的书籍,大多是一些漫画,花哨的封面,夸张的书名,烂俗的情节,似乎代表着那时的审美。余华先生的书,在整个书店的所有书架上,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关注。我被这股黑色封面的力量吸引了,买走了书架上的一本《活着》。那个晚上,我好像入了迷一般,停也停不下来地翻页。我熬着夜,看完了整本书,甚至夜深了,我还沉浸在书里的情节。第二天,我又去找来书本相关的电影看了一遍。余华先生的文笔功夫实在了得,直到今天我依然不知道如何去评判《活着》的故事,我总想将自己融入到故事的主人公福贵的身上,体会他的荒诞他的无知,感受他的大爱他的痛苦,可我常常以失败告终。我不能理解他在年轻时候堕落的行为,不能理解他在战争中存活后的希望,不能理解他面对妻儿子女相继离世时的悲哀,更不能理解结局时他坐在田埂边上,在想着什么……福贵这个可能站在我们身旁都会被我们忽视掉的小人物,用自己的人生,见证了中国轰轰烈烈的几十年。同样是小人物的我,被这轰轰烈烈的时代里轰轰烈烈的故事震撼。六年前,看完了《活着》的我没过几天又拿着钱跑到那家书店,那个书架,这一次,我买走了《兄弟》。每当我后来想起这个关于组合家庭的两兄弟的故事时,我都会有一种新的看法。在那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命运惨烈的年代,憨厚老实的宋钢是青年人的榜样;可当改革春风吹遍中国大地,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富有包容性。精打细算的李光头看清时局,把握时势,在改革之际混的风生水起,成为一方名人,而进步着的时代则逐渐淘汰掉那些和宋钢一样墨守成规的人。这跌宕起伏的故事哪能就此结束,纵然时代给了李光头千年难遇的机会,可是本性贪婪的他,终究在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的时代里迷失了自我。我一下子变得更贴近中国上个世纪变化多端的社会里了,若我是李光头,若我是宋钢,若我是陈红……我是不是也会和他们一样落得这般结局?当人们都以为余华江郎才尽之时,他的另一著作《第七天》诞生了。我想这部作品是余华先生在新时代来临之际对自己以往作品的继承和创新,他一如往常地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讲述着新时代里中国高速发展下的“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环境污染、贪污腐败、价值观沦丧……这些随着社会发展而显露出的问题被他一一揭露,与此同时,读者也能从书中认识到不论哪个时代,爱与真诚永不磨灭。每个人似乎都能在《第七天》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我们每个人又都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人。 以小人物的故事讲述中国历史上的善与恶,黑与白,以宏伟的时代大背景烘托小人物的故事。读着余华的作品,从中感受感受生活里的温暖,和不如意里的平凡。

  • 北漠仙人掌

    我有个小小的愿望,我想在心里荒凉的地方,种上仙人掌,我想有一天,当感觉世界都黯然无色的时候,心底荒凉的北漠也能有院子里仙人掌上开出的黄色花朵,明亮的颜色给心底多添一抹秀景……为什么是仙人掌呢?许是因为它的坚强,更或是因为家里院子旁,妈妈种的仙人掌在我不回家的日子里,已经长大且开花,而归家后,第一眼就被它黄色的花朵深深吸引。这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去观察仙人掌,仙人掌上有明显的刺,也有不明显的刺,总之它就是个刺头,种它的时候还把妈妈的手给扎破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仙人掌不会开花,甚至在回家真真实实看见它黄色的花朵后,我都有些难以置信。院子里仙人掌的花,总是白天绽开,晚上又悄悄把花瓣合拢,我发现很多植物都会有这样的特性,总在白天舒展身姿,而在晚上悄悄合拢。说是黄色花朵,其实花瓣上还有一抹娇艳的红,是红吧?其实我也很难确定!大自然的颜色,总是会让人眼前一亮,也总让人感觉到奇妙,同样是绿色,大自然可以把它添染成不同的绿,可无论是深绿、浅绿,都绿的让人心醉,让人舒服,这就是自然颜色与颜料最大的不同,自然的颜色,总是舒服的,红的妖艳耀眼,蓝的心旷神怡,又绿的如此清新自然。仙人掌,在我的印象中是非常坚强的,暂且不去想独自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就说院子里这几株仙人掌,自妈妈拿回来放在残缺的大酒坛里,就再没管过它,可不曾想,再次见,它竟已开花了!开出的黄色花朵深深印进了我的心底。我感叹着它的坚韧不屈,感叹着生命的强大魅力,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在心底种上仙人掌,为什么会是在心底种上仙人掌呢,是因为在这噪杂的世界,我想要一份安宁吗?是想要像仙人掌一样坚强的成长吗?我想,我只是想在心底那个无人涉足,连自己都不愿触碰的荒凉的地方留下一抹希望的颜色,让这抹明亮的黄,抹去心底的自卑、怯懦,抹去那些被自己埋在心底黑暗荒凉之地的所有不好的、不愿想起的东西,然后让这抹明亮给自己更多的勇气和希望,去做更好的自己,抛去那些自卑和不安!勇敢向前。阳光下,仙人掌明亮的黄色花朵更加娇艳动人,我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望着那蓝色中变幻无常的云朵,心情莫名的好了起来。胸口涌动着一股无穷的力量,我想我想要在心底种上的仙人掌,已经种上了吧!也许不久后,就能在心底感受到那抹明亮。

  • 个旧

    临别之际,坐上公交车把来之前的路再走一遍,看景色在眼前飞快闪过,听耳边熙熙攘攘,空气并不是很清新,心里五味杂陈。个旧,这座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小城市。如果相机可以记录下所有,人又为何会在离别时如此感伤。如果可以,我希望火车站商场里依旧是人声鼎沸,人群熙熙攘攘,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那个时候妈妈还年轻。时过境迁,火车站商场面临着拆迁,巷口不再见到卖双浆粑粑的老奶奶,不再见到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不再听到叫卖吆喝的声音。我站在岔路口,一览无遗,再无商铺,我也再回不去往日了。从前,妈妈还没有拄拐杖的时候,总会牵着我的手走三步歇两步的去铁路商场逛街。我的记忆里满是妈妈砍价时的威风样子,没有拿到适合的价格时妈妈总会拉着我假装要走,没几步路,就会听到老板焦急又无奈的说,回来吧回来吧。妈妈总会对我笑着眯眯眼说,厉不厉害。我可劲儿佩服,遗憾的是,没能遗传到妈妈的天赋。街门口,是各式各样引人垂涎的小吃,我总是二话不说直奔春卷,手里拿着疙瘩春卷,心里着实美滋滋的。走到街中间的巷子里,来几碟小卷粉,有疙瘩的、芹菜的、藠头肉的、豆芽的等等,我和妈妈最爱的还是疙瘩的小卷粉,再来两碗清凉爽口的绿豆汤,那个满足感只有亲自尝过才能体会到。长长的街尾后是烧烤的盛宴,各式各样的凉米线、嗦粉、卷粉、小肉串、鸡脚尖,种类多样,就等着打开你的了。在一排排冷饮店最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是一对老夫妻在卖双浆粑粑,要一个原味加鸡蛋,我和妈妈就能吃好久了。多年后,我再一次走进铁路商场,走进每一条巷子深处,满目荒凉,心里落寞。这里将来或许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这里走过的每一步,都在心里开出了一朵朵绚丽而持久的花。时间会变,空间会变,记忆永不会变,爱也从未变过。妈妈依旧每天早出晚归,在杂货铺里辛勤劳作着,一角一元的攒钱供我念书。而我不久后又将再次踏上返校的旅程。 那天在回家的绿皮火车上,看着窗外山色郁郁葱葱,小溪伶仃作响,我,回家了。“各位乘客请注意,蒙自北站不停车,蒙自北站不停车,蒙自北站不停车”,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听到了什么,赶紧拿出车票检查是不是买错了,好像蒙自站的确少了北字。我慌了,所以我要怎么回家?慌乱之中,惊鸿一瞥,外面的夕阳像影片似的一帧一帧向身后远去。火车比预计晚到达了几分钟,但并没有减淡我内心的喜悦。凉椅,木梁,成片的出租车,绚烂的天空。彼时,才算是真的踏上了回家的车程。熟悉的白房子映入眼帘,妈妈和阿姨们早早的在门口等我。回家的第一顿饭是妈妈煮的酸菜汤米线,还是熟悉的爱的味道。

  • 自在潇洒 ——读《自在独行》有感

    “人这一生不过是一次自在独行的修为”,这是《自在独行》里的一句话,高三的时候,我曾买这本书来激励自己,引导自己,给了我许多的启迪与指引。如今又翻开这本书,才发现这本书犹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醍醐灌顶之力。贾平凹先生曾在书中写到“住楼就住顶层,居高且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舍得》一篇展现出贾平凹先生对于世事的洒脱豁达,“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小负之悲,得全胜之喜”。在《吃烟》一篇中,俏皮的一面也淋漓尽致:“烟是自焚身亡的忠义之士,却不能让与的。”;“忙忙人生,坐下来干啥?坐下来吃烟。”,让读者为之莞尔,率真俏皮跃然灵动。此类感悟态度屡见不喧,于生活之中诠释人生感悟,没有道理的空乏,不见生硬的观点。“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透过作者的朴实精炼的文字,感受自我的内心世界。俗有俗的智慧,气有气的通达。贾平凹先生的“俗气”断然是离不开他的爱好。爱好为他的俗气添了几分庙宇前的香火,俗气也为他的爱好涨了几丝山川里的清风。“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这俗气和爱好都灌进了他的灵魂和身躯。所以,贾平凹的文字既有乡间土味,又有深山仙气,质朴却也飘逸至极,读得舒适和从容。而他的人生与他的文章一样,入情入韵。我爱着贾平凹先生的爱好,爱着这样的生活,乐以忘忧。闭户能喜瞧巉岩勾心斗角,倾听风前鸟叫声吟,出门能体会到太阳的温暖和空气的清新。生活不止一种,植竹看风也好,养菊赏瘦也罢。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本书不管是文字感觉,还是思想深度,都足以带来令人惊喜的生活启示和力量。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