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温暖和百感交集的平凡

期次:第370期    作者:2018商务英语 黄婷   查看:102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阅读余华先生的作品。


第一次读到先生的书,是2013年,我读初二。此前我钟意的阅读类型一直是推理,未曾想过,有一天我竟会痴情于那些上个世纪的故事。记得那一天,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一家新开的书店,一进门就看到余华先生的书摆满了一个书架。先生的书,都是黑色封面白色标题。那时最能吸引少年眼球的书籍,大多是一些漫画,花哨的封面,夸张的书名,烂俗的情节,似乎代表着那时的审美。余华先生的书,在整个书店的所有书架上,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关注。我被这股黑色封面的力量吸引了,买走了书架上的一本《活着》。那个晚上,我好像入了迷一般,停也停不下来地翻页。我熬着夜,看完了整本书,甚至夜深了,我还沉浸在书里的情节。第二天,我又去找来书本相关的电影看了一遍。余华先生的文笔功夫实在了得,直到今天我依然不知道如何去评判《活着》的故事,我总想将自己融入到故事的主人公福贵的身上,体会他的荒诞他的无知,感受他的大爱他的痛苦,可我常常以失败告终。我不能理解他在年轻时候堕落的行为,不能理解他在战争中存活后的希望,不能理解他面对妻儿子女相继离世时的悲哀,更不能理解结局时他坐在田埂边上,在想着什么……福贵这个可能站在我们身旁都会被我们忽视掉的小人物,用自己的人生,见证了中国轰轰烈烈的几十年。同样是小人物的我,被这轰轰烈烈的时代里轰轰烈烈的故事震撼。


六年前,看完了《活着》的我没过几天又拿着钱跑到那家书店,那个书架,这一次,我买走了《兄弟》。每当我后来想起这个关于组合家庭的两兄弟的故事时,我都会有一种新的看法。在那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命运惨烈的年代,憨厚老实的宋钢是青年人的榜样;可当改革春风吹遍中国大地,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富有包容性。精打细算的李光头看清时局,把握时势,在改革之际混的风生水起,成为一方名人,而进步着的时代则逐渐淘汰掉那些和宋钢一样墨守成规的人。这跌宕起伏的故事哪能就此结束,纵然时代给了李光头千年难遇的机会,可是本性贪婪的他,终究在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的时代里迷失了自我。我一下子变得更贴近中国上个世纪变化多端的社会里了,若我是李光头,若我是宋钢,若我是陈红……我是不是也会和他们一样落得这般结局?


当人们都以为余华江郎才尽之时,他的另一著作《第七天》诞生了。我想这部作品是余华先生在新时代来临之际对自己以往作品的继承和创新,他一如往常地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讲述着新时代里中国高速发展下的“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环境污染、贪污腐败、价值观沦丧……这些随着社会发展而显露出的问题被他一一揭露,与此同时,读者也能从书中认识到不论哪个时代,爱与真诚永不磨灭。每个人似乎都能在《第七天》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我们每个人又都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人。 


以小人物的故事讲述中国历史上的善与恶,黑与白,以宏伟的时代大背景烘托小人物的故事。读着余华的作品,从中感受感受生活里的温暖,和不如意里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