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深入学习研讨“纲要”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本报讯(丁发林 报道)7月2日,校党委书记张昌山主持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第3次集中学习扩大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标‘纲要’,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学习研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教务处负责人、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学院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参加学习研讨。  校长郭辉军传达学习了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校党委副书记魏宏、副校长何霞红围绕主题,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分析形势和任务,交流体会和建议。  会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对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回应。深入学习《纲要》,就是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关键内涵,深入把握其中的价值意蕴,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走访学校、深入校园,细致聆听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期盼,深刻阐释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见解,深刻阐述中国教育应该肩负怎样的使命。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会议要求,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破解课堂教学创新不足,学生“抬头率不高”的问题,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内容、方法与载体,加快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精准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氛围营造上持续着力,精准发力。  会议强调,要以纲要为遵循和蓝本,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各部门要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发挥好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一体化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各基层党委要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抓好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为途径,强化宣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能力。各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课程思政教研制度,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解决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全校所有教师,要以“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为己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发展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韩长志 马路遥 报道)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结合科技普及专项项目的申报工作,6月30日,科技处邀请省科技厅引智处王乔忠调研员就学校未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发展和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普工作,与我校相关学院部门教师进行了座谈。副校长杜官本代表学校对省科技厅给予我校科普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科技处负责人主持座谈会。  科技处相关负责人首先介绍了学校科普的现状和下一步打算。王乔忠从云南省科普现状、科普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科普项目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做了生动细致讲解,为我校未来进一步凝练科普方向,打造科普平台,做好科普项目的申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座谈会上,赵杰、吕天雯、张卓娅、陈远书等老师就科普工作主题做了相关发言与交流,王乔忠就老师们的疑问和关心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和建议。  会后,王乔忠一行前往我校“世界茶叶图书馆”进行考察。  此次座谈会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进一步发挥我校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

  • 校领导带队考察调研滇池 湿地生态定位观测站

      本报讯(宋维峰 报道)7月2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张昌山、校长郭辉军带领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湿地学院班子成员考察调研了云南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和运行情况。考察调研组冒雨考察了生态站气象通量塔和科研实验楼,并在科研实验楼召开了座谈会。  云南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是2013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专门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生态站,主要开展滇池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变化及生态服务功能演变规律、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和退化机制的研究。滇池湿地生态站的建设对于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国家和地方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座谈会由郭辉军主持。郭辉军指出,这是一次从实际出发、紧盯解决问题、推进定位站建设的务实调研,希望生态站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同心协力,把生态站建设好、维护好、运用好,为地方和国家的湿地保护、生态安全服务,为国家林业事业繁荣、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座谈会上,滇池湿地生态站站长田昆教授向与会人员汇报了生态站建设和运行情况,并对生态站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我校副校长杜官本、晋宁区政府二级调研员郑佑华就如何建设好生态站、维护好生态站、使用好生态站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思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昆明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晋宁区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张昌山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建设好生态站意义重大,学校要尽全力支持滇池湿地生态站的建设,湿地学院和科技处要做好与地方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对接工作,切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把滇池湿地生态站建设成为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努力把滇池湿地生态站打造成人才培养的高地、学术研究的生长点、西南林业大学的一张名片,为国家湿地保护事业、最美丽省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 我校“云岭银发”老专家 志愿助力大关扶贫

      本报讯(柏顺文 朱新云 报道)根据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委老干部局安排,西南林业大学等5家省直属部门自5月开始在大关县开展“云岭银发”专家志愿服务助力精准脱贫攻坚试点工作,聚焦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和瓶颈,在退休老专家中招募志愿者,分批次到大关县开展志愿帮扶服务,组织退休专家走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西南林业大学“云岭银发”专家助力大关县精准脱贫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已组织两批次老专家到大关开展花椒和茶产业服务,先后进行了10场600余人次培训。  6月11至15日,在花椒病虫害爆发之际,学校退休老专家潘涌智来到大关,不顾劳累,先后到天星镇、寿山镇等四个乡镇为350名种植户开展实地培训。手把手教老百姓配制农药,面对面教老百姓识别常见病虫害,心贴心教老百姓病虫害防治知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不要等到病虫害爆发才打药,这样的打药方式会增加种植成本。”潘老师不厌其烦的向老百姓解答。“为什么我们家的蚜虫会这么多,打两次药还杀不死”“长时间使用一种农药,会产生抗药性,特别像蚜虫、红蜘蛛等这些虫害一般几代同堂,农药选择一定要科学,交替使用,有的农药只能杀死幼虫,不能杀死成虫”。  针对以留守老人妇女为主要劳动力的状况,潘涌智说:“建立林果医院非常必要,可以为老百姓提供保姆式植保服务,科学使用农药,降低种植成本”“下一阶段,可以制作一些常见病虫害图谱,发放给老百姓”。4天以来,潘老师一直呆在花椒地里,认真观察每一颗树,仔细考察每一片叶子,炎热的天气,丝毫不影响他的热情。寿山镇小河村的花椒种植户彭澍说:“有了西南林业大学老专家的支持和帮扶,我们再也不怕花椒病虫害了,也懂了什么时候该施化肥、什么时候该打农药打什么农药,更关键的是通过网络我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药化肥了,实在弄不懂还有建在镇上的林果医院帮忙。”  7月1日在听完石卓功教授的课后,天星镇安乐村的花椒种植户李泽华表示,“石老师和潘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花椒管理技术,让我们很受益。前几年我们不懂修剪,更不懂什么农药配方。听了他们的授课之后深受启发,特别感谢他们,将来我们会将他们这套技术逐步在我们周边群众中推广下去,争取把我们这个产业发展起来。”  6月29日至7月2日,在花椒采摘的关键时刻,我校石卓功教授来到花椒基地,从花椒整形修剪技术、合理施肥技术、花椒嫁接技术等方面作了《竹叶花椒栽培技术应用》专题培训。他从花椒生长特性、花芽分化特性、幼树修剪、结果树修剪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花椒整形修剪技术,通过对幼树定干、侧枝培养、大枝采收留桩、抹梢、留梢等修剪技术的讲解,让大家学会并能运用“变果采为枝采、以采代剪、以夏剪代冬剪”的修剪技术;从什么阶段施什么肥、什么时候施、施多少、怎么施等方面详细讲解了如何诊断施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石卓功还到天星镇、翠华镇等花椒种植基地,现场向种植户示范讲解花椒采摘与修剪技术,还与农户共同为花椒树施肥。“你来修剪一棵,今天参加培训的人,每人轮流修剪一棵”。  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参加培训的群众纷纷表示不虚此行、获益匪浅,表示会把学到的花椒种植管理技术带回去,传给更多的花椒种植户,让大关的花椒产业发展得更好。  “云岭银发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南林业大学先后组织了两批次的老专家到大关县开展培训工作,每次到来都是花椒种植管理中的关键时间节点,这样的培训是一场及时雨。老专家不顾路途劳累,下车就到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培训;不顾年高,每天辗转在不同的乡镇进行实地培训,特别是结合大关实际为我们制定了全年的花椒植保方案,协助我们在花椒种植区域建设林果医院,想方设法为老百姓降低种植成本,这样的培训工作是以往培训中没有的。”听着县林草局副局长冯卫的评价和总结,我们看到了花椒产业发展的希望,闻到了十多万亩椒园飘来的清香。  目前,由西南林业大学协助建设的100亩花椒示范基地已完成三分之二,此次建设的10个示范基地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进行管理,主要集中在天星镇、寿山镇、翠华镇等六个花椒集中区域。学校将在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校党委和地方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充分挖掘发挥老专家的资源优势,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以示范基地的建设推进花椒种植产业的发展,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和逐步推进。